“現在我們在家里就可以用手機撥打電話,可以隨時隨地微信視頻和語音通話了,非常方便?!边@是家住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龍岸鎮山口村田尾屯村民蒙壽樞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如今的山口村,村民安居樂業,致富有道,這些喜人的變化都得益于有一個干實事的駐村第一書記——覃天造。
2018年3月,正值全區駐村第一書記換屆之時,河池市統計局干部覃天造主動向領導申請到扶貧聯系點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龍岸鎮山口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走馬上任后,覃天造秉承著“敢干、真干、巧干、干出實效”的駐村誓言,真抓實干,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一心為群眾謀福利,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贊譽。
山口村是一個移民村,土地較少。對于農村人來講,土地就是生產力,山口村的移民群眾,基本只懂得利用山坡地形種植杉樹,產業發展單一。青壯年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村里往來只見些老人與兒童,缺少活力,鄉村發展難有起色。
初來乍到的覃天造決心喚醒這個美麗的村莊。他挨家挨戶登門拜訪,給群眾注入創業發展的激情。同時,組織村“兩委”干部和有產業發展意向的群眾到宜州區參觀學習,之后幫助他們整合租用土地,綜合分析市場和環境,因戶施策,量力創業。在他的引導幫助下,回鄉發展的“能人”越來越多:玉苗屯的趙黎光種植了100畝羅漢果,馬欖屯的粟有明種植了50畝甘蔗, 邦洞屯的梁昌龍種植了20畝砂糖橘,石朝新村屯的覃永珍種植了17畝甘蔗、養殖5頭牛......村民們不再需要外出奔波,“荷包”也鼓起來了,昔日貧瘠的山口村搖身一變,成了鎮上遠近聞名的“產業大村”。
“飯是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山口村的產業是發展起來了,可通訊條件依舊落后,村民有要緊事,必須到龍平村土城屯交界路口才能電話跟外界聯系,常常因為通訊問題誤了事。覃天造了解情況后,拍著胸脯跟村民們保證:“請大家相信我,我一定會盡快讓這里開通手機信號,方便大家與外界聯系”。接下來的幾個月,他以“踏平門檻”的精神,到處協商、拉贊助,終于使山口村一改往日落后閉塞的環境,讓信號網絡飛入了“千家萬戶”。
2018年8月,覃天造接到了榕樹屯建檔立卡貧困戶吳有強的電話:“覃書記,山里有信號了,你看,我現在就坐在家里給你打電話呢?!?/span>
“與世隔絕”的山口村終于實現了信號覆蓋,告別了“溝通基本靠喊”的時代,覃天造熱淚盈眶。
覃天造到山口村兩年多的時間里,為山口村群眾爭取到項目資金達830多萬元、幫扶資金60萬元、籌集捐款2.5萬元;完成道路硬化5條10.8公里,建設集中水柜6座,灌溉水渠3條3.3公里;新建籃球場2個、移動信號基站3座、安裝太陽能路燈全村9個屯136盞。2019年,山口村貧困發生率由原先的49.33%降至0.27%,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覃書記做事快當、肯下米(本地話,形容做事雷厲風行、舍得出力),為我們群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真的值得點贊!”玉苗屯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書如此評價說。
南國的十一月還未入冬,山口村委辦公桌前撒下半米暖陽,覃天造披著“紅馬甲”坐在電腦旁,門外傳來村支書的吆喝:“太好了,自治區批復了,羅城脫貧了!”覃天造眉頭展了一下,終不負囑托,心里的石頭也落了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紀委監委 郁陽平)
圖為覃天造幫助村里五保戶修繕房屋